Saturday 26 November 2011

布施須知(一)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三件事

转载自 正江菩萨:

http://www.wujindeng.net/old/src/www.yxun.net/dvbbs/showpost.asp@threadid=24756.htm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三件事:


第一、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


第二、布施时心中要清净。


第三、所种的福田也应该是清净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福田。



为何不净也是福田?




譬如有人是虚妄说法、滥膺信施,你去那边施财、施力也算是种福田;就算是个凡夫,你施与财、力,也是福田。除非他谤法、破法,如果不谤法、不破法而示现为大师,从来不未悟谓悟,也不曾暗示已经开悟了,没有犯大妄语业,最重要的是不谤正法,你在他身上或道埸中种了福田,他心里贪著你的供养,所以是不净福田。虽然他的心中不清净,但你布施时仍


然是种福田,因为他至少还有佛教出家菩萨的表相。



第一、什么是物净?

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偷盜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須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

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以食物来讲,你买了榴槤、牛排、猪排为供养僧宝,都属于圣所遮物;或者有五辛等物,也是圣所遮物,不可用来供养三宝。乃至供佛时,辛香类的蔬菜也不许用作供物,譬如罗卜、芹菜都有辛味,所以也不许用来供佛。

但是牛奶制品却可以供佛,因为不辛不辣,也不是杀生得来的,所以奶酥、乳酪等物也可以供佛,但是不能加了动物油脂作成的,因为都是圣所遮物。又如非众共物,是自己所有的财物,才可以用来供养三宝。譬如你在团体、或家庭中,准备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是这个家庭或团体共有的,不是你自己所有的,那就是众共物;把众共物取来供养三宝,你就犯了私自盜用公物的窃盜罪了,这样供养三宝就有过失了,就是物不净。

第三、所供养的财物必須非是三宝之物;譬如出家了,或是住在寺院中的近住男、近住女(男女居士),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

譬如有个乞丐前来乞食,似乎快要饿死的样子,你刚好在寺庙中,就自己匆匆忙忙跑进廚房。没有徵得常住法师同意,就将饭菜供养那乞丐,就成为侵呑三宝物而行施,属于侵损招提僧物,来世果报很严重的。

即使是常住法师想要布施给那乞丐,也要先向常住主事者告白,因为这是众所共物。若是来不及徵求同意,最好是把自己该有的饭菜用来布施;或是以自己的钱财赎得这一碗饭菜,再拿来布施给乞丐,或是事后补赎也可以。如有人不小心在寺院中借用原子笔写字,习惯性的往胸前口袋一放,带回家了,后来发觉是从寺院带回家的,千万记得当还,因为这个因果很大,不然来世就吃不完兜著走;若是不小心送了别人,又成为施物不净了。

此外,布施时不可以行别请之法,菩萨戒中不是有个别请僧戒吗?不可以把原来讲好的布施给某甲的财物,因为出现另外的因缘就反悔了而布给某乙;有时因为原来想做的布施是一个人,觉得人情比较少,就改为布施给多人;不可以如此!因为话已讲出口:出口成願,不能再改了。也不可以本来要布施给很多人的,后来想到那些人看了就讨厌,就改为只布施给一个人,这就成了“施多人迴与一人”,也是佛所禁止的。

又如已经跟某人讲过:“我这本好书,要供养某某法师。”可是中途看见另一位法师:“我怎么把他忘了,我更喜欢他。”结果又改为供养他——别请僧——这也是犯了菩萨戒。如果你这样做了,就是施物不净。此外,所供养的财物不可以是损恼他人、逼迫他人而得到的财物,必須是如法取来的才可以;也不许骗来的,如果是用欺诈的手段去骗来的,这财物就是不净之财。

(欺:就是用势力去压迫他人而取得的财物;
(恼:不一定是压迫,而是故意捣蛋,让人受不了而把财物交出来的。)


第二、如何是布施时心净?


这是心态的问題: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布施。


1、譬如布施时心中想著:“我现在布施这一团饭给这个乞丐,未来色身会更健康一点。”这就是心不净了,你是在求世间生死的善果嘛!这布施就成为求世间法了!应该以此福德迴向證得解脱道,或者迴向亲證佛菩提道及世世自在生智慧能度众生,这样就不是为生死善果而布施了,就是心净。

2、布施时不要为生死善果而做,也不可以为了想要善名超过别人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中叫作伪善,是做给别人看而求名,也为了名称胜他而施,这是不净心施。……。心不净施就只能得到世间法中的福德,不得修行上的功德。功德是自受用,福德则是的世的依报。

3、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

4、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證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是求三界之家的布施法,这就是求三界有为法的果报,就成为心不净而施。

5、求眷属多饶也是心不净而施。

如果能避免这五个不净心而行布施,就叫作心净。心净而行施,是单纯的为了荘严佛菩提,荘严自己未来成佛时的世出世间果报而布施,这就是心净的布施。此外,为利乐众生而布施,想要调伏众生而布施。……。让众生藉著你的布施因缘,对你有好感而引他进佛法,这是调伏众生故施,能如此行施,就叫作心净。


第三、如何是福田清净?

这是针对被施者而说的,会影响到你未来世因施而得果报,所以也須特别注意受施的对象。佛说被你布施的人必須是远离八邪,才可以布施。八邪是相对于八正道而说的:正命的相反是就是邪命,正智的相反就是邪智,依此类推。在家之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

如弄空头公司,诈骗众生财物;开午夜牛郎店(卖淫类),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给这种人,就是所种福田不清净,后世的回报则是不清净的福报。 如果他的职业是正当的,因为时运不济所以无法过活,你来帮助他,这就是清净福田:清净的贫穷田。虽是贫穷田,福德种子种下去,来世还是有福德的,所以叫福田。

出家以后应该以弘法为志向,以利益众生为志向。可是如果心中想的縂是钱财,就变成邪命而活了,这样的出家人就是福田不净。

西藏密宗的喇嘛们正是不净福田,不但不净,而且是龌齪的。……。

譬如有人心想:“我现在是一方之师,所以我是大福田。”当他有这一个念头,你在他身上种的福田就已经成为不净福田了。如果身现大师之相,徒众钜万,可是他讲的法都是常见外道,这也是不净福田。

 
如何才是真正的净福田?

佛是最清净福田,了义究竟正法是最清净福田,然后是已得正法的胜义僧宝是人间最清净福田。……。

诸位现在正在努力种的正觉福田,正好是目前世间最清净、也最胜妙的福田,所以诸位未来世都将大有福报。可是这一方福田我也一样要种,不能开闢出来光让你们种,所以我也在准备,正觉寺大福田我也一定大力耕种的,这就是福田清净。

如果我告诉你们说:“这个是清净福田、无上福田,大家都来种。”可是我自己一毛钱也不种,那就表示这个福田纵使是真正福田。但讲的人自己是有疑而不全信;显然不是真正的清净福田。

以上说的是物净、心净、福田净。可是诸位种了无上福田之后心中要清净,不要生起后世财物果报的想法,否则就是心不净,就将会只有来世的福德而无此世及后世的功德了!

心净而种福田时,不但未来世广有福德(因为不管你种下去心净、不净,福德一定有的)而且还会有功德。我们不要光是得福德就满足了,也要有功德受用啊!

若不为了这五法而去种福田,就又可以生起自受用功德了。若生起求世法的念头,解脱的受用就不见了,功德是自受用的啊!

在分别福田的净与不净时,有一件事必須特别注意:你种福田时千万不要种到毒田。福田跟毒田是不一样的!

譬如西藏密宗就是毒田!我这话虽然很尖锐,不过我讲的全部都是事实,没有一絲一毫的虚妄。假使把《狂密与真密》详细读过了,就知道为什么藏密是毒田,因为他们四大派都同样是陷害众生墮入毁破最重戒的双身法中。

特别是藏密黃教主张一切法空而无如来藏,……。是严重破坏正法的破法者,是特大号、特别毒的毒田。如果在那里种了福田,其实都是在种毒田。

另外还有别有破坏正法的单位、团体、寺院,你去种福田就是在帮助他们破法,就是种了毒田,因为他们用你布施的钱来破坏正法,来世一定要负破法的共业。

种到不净福田与种到清净福田,二者的果报相差很大,所以 佛特地为我们讲到布施时应该注意的三个条件:物净、心净、福田净。所以必須在布施前先考量所施的福田净与不净。


不可用三宝物

波斯匿王法律规定:向三宝借用财物,在未来有能力时要以十倍偿还。波斯匿王的法律规定世俗人借贷的偿还也是十倍。如果使用了三宝物而度过了难关,将来有能力时莫说十倍、百倍、千倍也要还;

因为三宝是众生的最后依止,也是三界中最胜妙的所在,所以十倍偿之并不为过,除非没有能力。

如果出家菩萨为他畜养的在家弟子而使用了三宝物,并不是这位出家菩萨个人所有的物品,这个弟子将来若没有财物而无能力偿还,这位出家菩萨就要教导他说:“你今天亏负了三宝的财物很多,可是你没有能力偿还,只有一个办法:要精勤努力修行,努力闻法、思惟、观行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果;就可以抵消所欠的三宝物了。”……。

但我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你们在同修会中断了三缚结,明心了,就可以用三宝物,在家之身最好是避免,所以我一向都不敢用三宝物。而且从菩萨修集广大福德来讲,那是在耗用自己成佛所须的福德,所以三宝物是一丝一毫都不应该去用:所以我出来弘法至今,只有护持正觉讲堂而出钱、出力,不曾从讲堂拿任何财物回去,乃至小如一枝笔都不敢拿!因果报应是恐怖的,既然示现为在家身,就一定得要如此;除非哪一天重披僧衣,不然我绝不受用三宝物。

受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不可接收招提僧的卧具床座。招提就是寺院,招提僧就是寺院的常住僧。

如果他不是常住僧,而是云游僧,有时给你物品,你可以接受,因为他带不走,太重或太庞大了!……。但要先请问:“我可不可以转施?”他说:“可以。”那你就接受了再转施。因为云游僧无法带很多物品,他也不看重这些宝贝;他若送你,你就接受,但是要供养他容易携带的财物,让他方便使用,然后你就把它转施出去。

他若是常住僧,你就不能接受,因为寺院的常住僧没有云游难携的问题,他也不一定有权力赠送与你,而且寺院中随处都有地方放置,你若接受了,那就是受招提僧物,得失意罪。

若是寺院里的常住僧送给你任何东西,你都不要接受;

因此招提僧(常住僧)不论送你什么,你都别收,如果是送经典或他的著作,那他是做法布施,你就可以受施,但是要记得供养三宝;

至于其他一切的财物、食物,都绝对不要收,收了就是失意罪。



恭录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四辑

寄语有心出家的菩萨

转载自: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775

寄语有心出家的菩萨


出家,有身出家与心出家之别!一般人都认为披上袈裟、圆顶为相、受俱足戒,就是出家人了;但却都不知道:这些出家人以及传其声闻戒的剃度师是否真有声闻戒体?如果曾经弘扬或赞叹断见、常见,乃至喇嘛教的外道法,却从来不知忏悔,犹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则其声闻戒体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僧伽外表,继续唬弄不知情的信众。如是之人,已非佛门僧伽,随其剃度出家者,又怎么会有声闻戒体!既未获得声闻戒体,等于未受声闻戒,剃发着染衣即不如法,徒有表相而无真实故!连佛门僧伽都不够资格,若还自认已是“僧宝”,于是接受大众的信施供养,这种过失与罪业就很大了!况且,即使有正法在身的僧宝可供依止,但如果有人在出家后,对于正法不肯虚心修学,继续贪染、赞叹外道法,如:藏密喇嘛教、断见、常见等外道之邪见邪行,或继续贪执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不能舍离,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则其出家即非真实,虚有其表故。 佛在《佛藏经》中呵责此类出家众“皆非释子!”就已经明白指出:具有出家表相,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僧伽!遑论僧宝矣。因此,是否真实僧伽,不但要检视其身心是否都已在正法中出家,而且要依其佛法知见、所持戒律,是否都合于 佛之本怀,才能认定。所以要找一位真正的僧宝依止而剃度出家,并非易事!


如今海峡两岸外道邪法横流漫延,学佛修行能不被笼罩者实在很少,出家众尤其如此!从正觉同修会每周二 平实导师讲经时,来闻法的在家众常达千余人,而出家众却只有十余位老面孔,就可知道一般出家众对在家菩萨多有“僧慢”而不自知,所以对于真正的大菩萨弘扬闻所未闻的 佛陀正法,视若无睹、听若未闻;或有者心中认同,但却自碍于僧伽表相,不肯降下身段求法而闭门造车,乃至不舍邪见、自以为是,造成一般僧伽与佛门正法严重背离的怪现象。


平实导师多次宣示大众:“ 佛在经中开示:凡是有人真正开悟明心,无论有无家室之累,或仍独身在家修行,都已经是出家人了。”因此个人认为:修学佛法,仍应以大乘见道为最优先,出家与否,尚在其次;因为佛法僧三宝中,一切僧宝都必须依法宝( 佛陀所传三藏十二部经教及戒律)而建立,离此即非僧宝,徒留表相,自欺欺人罢了。


值此末法,欲寻觅真正俱足戒德与佛法正知见的剃度师,极其困难,稍有不慎,反成障道因缘;例如剃度师不许座下弟子出面破邪显正,或不许修学正法,身为弟子岂不是进退两难?况且,常住寺院不事生产,衣食卧具医药,皆须仰赖他人供应,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上述情事发生时,身为弟子应何去何从?


个人认为出家之事,应三思而后行,不可急切;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应考虑出家有益弘扬正法吗?会不会障碍自己的正法因缘?剃度师若不如法,能获得清净戒体吗?这种出家是真出家吗?这些都应先行考虑。


出家者,有身出家、有心出家、有二者俱足而出家、也有二者皆不俱足而出家;由出家众的身口意三行中,即可现前观察、分辨了知。但是真正的出家,却是心出家!佛法中的至理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华严第四会中,觉林菩萨造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万法既然都由心造,心既已出家,剃发着染衣反成次要。但因一般世俗人,不明究理,所以才有僧伽制的建立,除了要督促、约束出家众要善自守戒摄心、修行成道之外,就是为了度众方便:以僧伽众的戒行清净、俱足四威仪,来摄服大众,然后升座说法,才能广行度化;其中一切的方便,都是为了自利利他。


既知心出家是出家的根本,如尚无度众的条件及因缘时,何妨以见道明心为先?大乘佛法中的修行人无论出家与否,皆不能离此,否则即成戏论空谈。以在家之身,破邪显正,岂不更加方便?悟道之后,深入经藏,辩才无碍,如无家累或已获父母、眷属同意,又能获得法主 平实导师的支持,自当勇猛出家,转大法轮,广度众生。所以个人认为:条件、因缘、时机等,缺一不可,否则只怕事倍而功半。


如果确已发大心、起度众愿,认为现下有出家的必要,则建议集合有此决心者,三、五或十数人不等,同时向正觉同修会提出申请,待因缘成熟,共同赴台,像正安法师一般,在上悟下圆老和尚剃度下出家。这位老和尚是开悟明心的三贤位菩萨僧,除正觉同修会之外,何处有此殊胜因缘?如果为了大寺院的声势而去出家,不仅难获声闻或菩萨戒体,成为名不符实的“假和尚”,并很可能反被束缚,不得自在,离道日远。所以慎始极为重要,如果不能慎始,就难以善终,最后变成彼等口中的“叛徒”,无谓的背上“欺师灭祖”的骂名,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只是在正觉同修会的老和尚剃度下出家,将来出面弘法,没有大道场的支持,短时间内恐怕势单力孤,不仅会受到一般“出家众”、在家众的恐吓、骚扰与打压,也要考虑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所以先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已证圣道,又有能力弘法、辩才无碍,能够独当一面,相信 平实导师必有重用!在此之前,仍请遵照 导师在《禅--悟前与悟后》中的开示,多下功夫,并努力破邪显正、弘扬正法,迅速修集福德资粮,以破参明心为第一优先!将来于正法中出家,以圣贤僧的智慧度众,岂不是比一般凡夫僧更能自利利他吗?


以上乃个人之见,不能代表正觉同修会。但却深信:如果有大志、大心者,求于正法中出家,相信 平实导师是乐见其成的!只要台湾方面开放自由行,大事应可成办;相关事宜,或可写信请教正觉同修会孙老师。但是个人还是认为:在因缘成熟之前,尚请以破参见道的大事为第一优先!


如果想要不顾一切的盲目出家,暂且不论剃度师是否如法,也应考虑祖师对出家人的警策:“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对于大众的信施供养,真能消受得起吗?


阿弥陀佛


一智 敬书

网络聊天中的绮语与观行:一点探讨

转帖自:无尽灯论坛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26 



在网络聊天中,经常免不了要发一些搞笑好玩的图片什么的,
习惯了,有时也会在佛法群聊天时发出来
今天聊天时,突然想起,发一些好玩的图片,严格地说,是不是属于猗语呢?

想来应该是的。

分析一下:
在佛法群里发一些希奇古怪的图片,其实是相当于绮语,因为发言相当于说话。类似于开黄色无聊玩笑,说黄色段子之类的,都属于绮语,那么发一些搞笑过分的图片(或者与佛法根本无关的图片),就算是绮语了。

后来,在网络上搜索,找到一段文字,看样子作者也是学佛的,内容不错,还是很有意思的,就贴过来了(呵呵,作者请原谅哦)如下:

绮语

今天在阅览室,和一个同事偶然提到了“尼采”这个名词。旁边一个广告部的同事很好奇地问:尼采是什么东西?我玩心一起,就一本正经地说:就是类似唐三彩一样的东西。这时原来谈话的那个同事已在埋头工作,除了和我对话的人,没有人听到我的回答。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种玩笑,有嘲笑的嫌疑。我很紧张,不知怎么挽回过失。这时,对方恍然大悟:哦,泥彩,就是泥塑是吧?我脑子一转,觉得这个理解不错,就说:对。对方也就不再说话了。但愿他永远以为有一种叫做“泥彩”的东西,而不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省悟到那是“尼采”。这样,他就永远不会发现嘲笑的意思,我犯的过失也就不会产生恶果。

看似小事,但我看到了自己的绮语习气。绮语是最难控制的,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我慢。人的心,不是极度的诚恳,就是我慢。只要有游戏的成分,就有表演的成分,就有我慢的成分。

评论:
特别是最后一段: 绮语是最难控制的,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我慢。人的心,不是极度的诚恳,就是我慢。只要有游戏的成分,就有表演的成分,就有我慢的成分。

——————愿意以此和诸位作为将来观行消除慢心性障的分享思维法义:只要有游戏的成分,就有表演的成分,就有我慢的成分————这个真的很微妙——  一逐境界,很容易地恶种子就现行了.我也很忏悔

附录资料:

【绮语】

(术语)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词也。旧译绮语。新译杂秽语。十恶之一。后世骚人积习,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于闺阁者,皆谓之绮语。
云笈七签曰:“三者无色界天,其中人寿命亿劫岁,若人一生之中,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当来过往得居此天。”
大乘义章七曰:“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
俱舍论十六曰:“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
成实论曰:“语虽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绮语。”

【绮语】

  绮即文饰也。谓绮饰言语,取悦于人,故名绮语。



【绮语】

  绮语者,谓乖背真实,巧饰言辞,令人好乐也。


 

【绮语果报】

  谓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信,二者语不明了,是名绮语果报。

 


【绮语】
p1295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绮语?谓起绮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不相应语方便,及于不相应语究竟中,所有语业。

 


【绮语罪】
p1295
瑜伽五十九卷十七页云:

复次若有依舞而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或俱不依,而发歌词;皆名绮语。若佛法外能引无义所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音声,而为讽颂,广为他人开示分别;皆名绮语。若依斗讼诤竞发言,或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贼论,广说乃至国土等论;皆名绮语。
若说妄语,或离间语,或粗恶语,下至不思不择,发无义言;皆名绮语。又依七事而发绮语。谓斗讼诤竞语,诸婆罗门恶咒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之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如是一切,名绮语罪。
 


【绮语者相】
p1295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

复次诸绮语者相者:此是总句。于邪举罪时有五种邪举罪者:
言不应时故;名非时语者。
言不实故;名非实语者。
言引无义故;名非义语者。
言粗犷故;名非法语者。
言挟嗔恚故;名非静语者。
又于邪说法时,不正思审,而宣说故;名不思量语。为胜听者,而宣说故;名不静语。非时而说,前后义趣,不相属故;名杂乱语。不中理因而宣说故,名非有教语。引不相应为譬况故;名非有喻语。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又于歌笑嬉戏等时,及观舞乐戏笑俳说等时,有引无义语。
此中略义者,谓显如前说三时绮语。
 


【绮语业道】
p1295
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绮语业道事者:谓能引发无利之义。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说之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才发言。

 


【绮语有三种】
p1295
瑜伽六十卷九页云:

复次若为戏乐而行绮语,或为显已是聪睿者而行绮语,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绮语;名贪所生绮语业道。若有依止九恼害事而说绮语;名嗔所生绮语业道。
 

若有于中为求真实,为求坚固,为求出离,为求于法而行绮语;名痴所生绮语业道。
 


【绮语增上果】
p1295
瑜伽六十卷五页云:

若器世间。所有果树,果无的当,非时结实,时不结实,生而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多不可乐,饶诸怖畏恐惧因缘;如是一切,是绮语增上果。
 


【绮语】

  十恶之一。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

《瑜伽师地论》卷八载,绮语之别称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静语、不思量语、不静语、杂乱语、非有教语、非有喻语、非有法语等。(参见:十恶)
--------------------------
末学说实话,刚才查资料时,居然发现,看似简单的“【绮语】”,居然有这么多、这么深的法义内涵,而且也有如此种种的不善果报,真的是感叹佛法!
---------------------------
于此,末学有两点思考:
第一,愿与诸位大德师兄一道,将法义名相知见的熏习,与如实的修行结合起来,比如在聊天时观行【绮语】习气,等等。  这才是正法修行的落实处。
第二,个人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要区分适当的轻松活泼语言与【绮语】的差别吧,也不至于菩萨修行,言谈举止全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吧,所以,这里面的分寸问题,既需要思维,也需要观行对治。
------------------
最后,向今天在聊天时诸位为此公开发露忏悔的诸位正法同修表示赞叹随喜!
末学在此,也一并同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末学 信愿  合十!




==============================================




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里的开示:“绮语:是指讲话不正经,如果幽默还好,就怕尽讲些带颜色的话,或和小男生、小女生来开玩笑,(如黄色笑话),或拿人家神圣的东西开玩笑,这叫绮语。”

“3、不犯威仪---学佛的人要很注意威仪,在办公室应避免打情骂俏,插科打诨亦应看轻重。幽默即可,勿流于鄙俗。服装要整齐,不可仅着内衣裤站在门外与人聊天;也不可整日烟不离口、或喝得醉醺醺地还劝人念佛,如此,别人会认为他在说酒话,一定不愿和他念佛,所以威仪非常重要。”(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
=======================
信愿师兄所引文章最后部分分析得很好:
“看似小事,但我看到了自己的绮语习气。绮语是最难控制的,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我慢。人的心,不是极度的诚恳,就是我慢。只要有游戏的成分,就有表演的成分,就有我慢的成分。”

绮语与慢心有关,含有戏弄、轻慢的成分,这个与恭敬心相违,有损于自己的威仪和福德。

学菩萨法当修集慈悲心、恭敬心、惭愧心等基本的心性,否则无法与正法相应,福德难以增上。勤勉之。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
正哲 合十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Thursday 24 November 2011

真心新聞網: 藏傳佛教密宗的障眼法--第四則─封號加身(轉載)



更新日期:2011/11/18 09:35


(真心新聞網採訪組台北報導)正覺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張公僕表示,藏傳佛教密宗傳法人員的封號,有上師、仁波切、法王、活佛等;有這些封號加身的人員,真的很有修行嗎?尤其是「法王」、「活佛」這些封號的意涵,恐怕連藏佛教密宗本身都無法解釋清楚。


佛陀在世的時候,「法王」就是佛的稱號;佛陀入滅後,膽敢自稱法王的人,最少要有十地以上的證量;至於「活佛」,把如此的稱號加諸藏傳佛教密宗的凡夫,更是莫明其妙;其中達賴喇嘛是政教合一的總領導人,佛法的知見與證量應該是最高的,但是令人失望的是,達賴喇嘛除了堅持外道的六識論以外,只擅長「無上瑜伽」男女雙身法,連聲聞初果都證不到,更別說是菩薩所證的果位了。


藏傳佛教密宗將這些響噹噹的稱號,加在這些人身上,一般人難免會有錯覺,以為這些人真的很有修行;猶如世間的贋品,經過精心的包裝、廣告,就可以營造一個假象與名聲與價值,但是,但是終究無法提昇本身的品質;又好比一個凡夫,當他剛剛出生之時,父母親給了他很好聽的名字,那也只是個名稱;就算他的名字叫做「總統」,仍然只是個不懂事的嬰兒而已。


藏傳佛教密宗這些法王、活佛、以及達賴喇嘛,從小就「被認定」身分,這個身分地位,乃是一小撮人所營造出來的;至於這個法王乃至達賴喇嘛是否真的是大菩薩轉世,並不是這一小撮人關心的重點,他們所關心的是,政治與宗教領導權力的延伸。


藏傳佛教密宗的法王、活佛、達賴喇嘛的封號,那只是一個普通的世俗人加上一個宗教外號而已,目的是要告訴大家,這個教派的現今領導人已經產生。這種內幕,四個教派彼此都「心照不宣」,因為若有自己人挖出內幕,都是自找難堪;例如十七世噶瑪巴的雙胞事件,就是最好的代表。


因為四個教派的法王、活佛、仁波切成千上萬,而所有的大、小喇嘛都搶著修「無上瑜伽」男女雙身法;試想:會有大菩薩願意自甘墮落,轉世到西藏去當「淫蟲」嗎?所以藏傳佛教密宗的法王、活佛、仁波切達賴喇嘛有這些封號的人,並不表示高人一等,只不過是輪迴眾生的一個高明的「偽裝」罷了!(採訪組報導)20111118


正覺教育基金會採訪組


轉載自正覺教育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163